以下文章轉載于海財經 ,作者海財經:海南華研郭紅星: 深耕膠原蛋白肽市場 打造一流國貨品牌|海財經面對面
膠原蛋白又稱膠原,約占人體蛋白總量的30%~40%,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性多糖蛋白質,被稱之為 “生命之架”。
圍繞上述問題,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紅星做客《海財經面對面》欄目,分享華研19年來在生物多肽領域的探索成果。
抓住運動營養、老齡化趨勢,拓寬運用場景
這兩類過去很多多肽類產品都是國外進口,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與海南專精特新企業,我們每年都在研發新品,進行2~3款的進口替代產品技術儲備,就是希望能夠實現多肽類產品的國產替代,展示中國制造的實力。
開發國際市場,打造國產膠原蛋白肽一流品牌
海財經觀察員:目前整個生物多肽市場蓬勃發展,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釋放了一系列的政策紅利,在這種背景下華研感受到什么樣的發展機遇?
郭紅星:本著“根植于海南,服務于全球 ”的宗旨定位,目前華研的產品遠銷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泰國、新加坡、印尼、馬來西亞等50多個國家與地區。
作為一家外向型的企業,華研也切實感受到了時代發展的紅利。例如海南自貿港“雙15%”稅收優惠政策及加工增值超30%內銷免關稅政策,對于人才吸引與企業經營而言都極具優勢。
接下來,華研會充分借助自貿港的政策,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,將海南的產品推向全世界,擦亮“海南制造”的名片。
海財經觀察員:當前膠原蛋白產業鏈角色分工相對清晰,其中有上市公司巨子生物、錦波生物、創爾生物等研產銷一體化企業為頭部引領,江山聚源、創健醫療、益而康等為差異化原料優質上游,丸美股份、華熙生物等美妝品牌企業通過與上游合作,帶動下游用戶端概念普及。那么全產業鏈發展的華研如何走出差異化道路?
郭紅星:實際上,早期華研的發展定位一直在B端市場,主要為大品牌企業客戶提供基礎原材料,目前國內上排名前十的膠原蛋白肽類口服美容產品,一半以上幾乎是華研供應的。
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,我們希望在抓好國內大市場的情況下,接下來我們將會重點布局國際市場。
根植本土優勢,布局上下游全產業鏈
海財經觀察員:近幾年,華研開始走上發展的快車道,你認為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什么?
郭紅星:近幾年華研都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,每年都呈現翻番的增長速度。一方面,是因為我們不斷嘗試與拓展新的銷售渠道,增加產品銷售的深度與廣度。
另一方面,我們始終堅持在提升科研與技術實力方面下苦功夫。目前,我們已構成了科技創新、產品創新及生產與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團隊;同時積極國內高校合作,共建實驗中心,近幾年承接的國家、省市的研發項目共有17個,到目前已獲得12項對應的技術研究階段性或結題成果。
最后,為了做出更高品質、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,我們已完成核心業務上下游業務布局,例如在海南文昌約亭工業園建設“魚類富產物綜合利用基地”,解決原材料不足的問題;在河南、海南等地投資建設產品生產車間,其中在海南海口將重點打造“生物多肽創新應用基地”。
我們希望能夠對產品的全流程有更深度地把控,在未來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完成產品的溯源,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性。
海財經觀察員:請談談當前華研在品牌建設方面的做法,下一步將如何釋放海南本土企業的品牌效應?
郭紅星: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我們除了開設線上的銷售渠道,也加強了新媒體的宣傳推廣,例如開設直播,拍攝短視頻介紹華研的品牌與產品,所以現在線上宣傳也成了我們很重要的一個推廣方式。
盡管華研在業內的知名度較高,但由于華研的銷售市場主要在島外,所以島內的聲量相對較弱。實際上,這兩年我們也感受到,要想真正走出去,還是需要把基礎打牢固。
所以接下來我們也會加強在海南的一些宣傳,實際上我們也在行動了,例如在海南高鐵站進行廣告投放等等,我們希望能夠把海南自貿港本土企業的品牌效應進一步釋放出來。
海財經觀察員:潮涌自貿港,創新創業浪潮奔騰不息。請談談你多年來的創業心得與經驗?
郭紅星:作為一個創業老兵,在十幾年的創業生涯中,我感受到創業需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,才能獲得一小點成就,但是每當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,還是可以獲得很多滿足感,可以說是“累并快樂著”。
我覺得創業有兩點很重要,首先要腳踏實地地選擇一個細分賽道,把一個行業做精做細,這樣成功的概率較高;其次要選擇有本土資源優勢的領域,以華研為例,基于海南豐富的海洋資源,專注生物多肽研發生產近20年。